期刊简介
1977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国际医学》系列期刊之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的新动态、新进步、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学术性、信息性杂志,以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1/R
邮发代号: 6-10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9-2000年被天津市期刊质量评估为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114
- 国内刊号:12-1381/R
- 出版周期:
-
18F-FDG PET显像在肝癌中的应用
18F-FDGPET在肝脏的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肝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结合CT、MRI和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在对肝肿瘤疗效监测以及评价手术效果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作者:温广华 刊期: 2003- 01
-
18F及其PET显像剂
18F具有优越的物理特性,相对长的半衰期允许有较充足的药物标记和显像研究时间,其类氢特性不至于引起标记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因此,18F广泛用于标记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核苷、受体的配体和神经递质等分子,利用PET探查血流、代谢、蛋白质合成和神经递质功能活动,借以诊断肿瘤、心脏疾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并指导和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案.因此,掌握并了解18F及其标记化合物的生产合成,将对生物功能影......
作者:王明芳 刊期: 2003- 01
-
放射性标记氨基酸的肿瘤基础研究
随着代谢显像的不断发展,放射性标记氨基酸引起临床更多关注.弄清氨基酸代谢基础和标记氨基酸在肿瘤中的作用更显必要.目前临床常用的氨基酸显像剂如11C-蛋氨酸、11C-酪氨酸和.I-碘代甲基酪氨酸等,与18F-FDGPET相比很少受炎症影响,对脑部肿瘤显像准确性更好,对其他类型肿瘤也显示出更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诚;胡怀湘;霍力 刊期: 2003- 01
-
图像融合在肿瘤中的应用
核医学与CT或MR的融合显像克服了各自显像方法的内在缺陷,通过精确的形态定位获得有价值的生理信号,对肿瘤病人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早期复发的诊断及随访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弘;蒋宁一 刊期: 2003- 01
-
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诊断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APUD(胺前体摄取脱羧化)细胞.其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SSTR(生长抑素受体).奥曲肽是SST(生长抑素)的八肽类似物,它保留了SST类似的活性结构而且有更强的生物学效应和更长的生物半衰期,不易被降解.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奥曲肽来诊断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王叙馥 刊期: 2003- 01
-
乏氧显像确认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乏氧显像能显示器官中有功能障碍但仍存活的组织.应用乏氧显像剂的放射自显影方法已能较好地确认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患者PET脑显像显示的乏氧组织亦可代表缺血半暗带,而且乏氧组织的体积与患者的临床转归存在一定关系.介绍了近年来用乏氧显像确认缺血半暗带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提出一些展望.......
作者:王艺东 刊期: 2003- 01
-
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为评价基因治疗,需要随时对治疗基因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监测.放射性核素报告基因技术是检测基因表达的好方法.用基因融合、双顺反子、双启动子及双向转录等重组技术,构建表达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导入靶细胞或组织内,然后注射与报告基因偶合的核素标记的探针,进行PET、SPECT或γ-照相,可无创伤地、重复地定量显示报告基因表达.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报告基因和报告探针系统有:HSV1-tk(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
作者:穆传杰;周继文 刊期: 2003- 01
-
IL-11对造血的刺激作用及其在辐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IL-11(白细胞介素-11)可刺激骨髓巨核系、粒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升高外周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因此,IL-11作为一种新的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具有它的特殊价值,可用于平时辐射事故病人和核战时伤员的救治,也可用于癌症患者放、化疗后造血功能低下的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欣茹;郝静;罗庆良 刊期: 2003- 01
-
GM-CSF在辐射后的变化及其在辐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GM-CSF是较早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在某些刺激条件下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分泌,能够刺激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增殖和成熟,也可以促进巨核细胞生长,对红细胞生长有辅助调节作用.GM-CSF水平在辐射后动物体内发生明显的变化,对辐射损伤后造血的恢复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东 刊期: 2003- 01
-
日本东海村核转化工厂临界事故:患者A的临床综合治疗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临界事故,事故经过和剂量估算已经在相关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事故患者A的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陈肖华;毛秉智;张军权 刊期: 2003- 01
动态资讯
- 1 肿瘤核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 2 呼吸门控与放疗
- 3 甲状腺功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4 血清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 5 肺灌注显像Meyer评分在肺栓塞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6 新型辐射增敏药RRx-001
- 7 18F-fallpride:一种多巴胺D2受体PET显像剂
- 8 18F—氟脱氧葡萄糖显像在肺癌治疗中应用价值的新进展
- 9 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 10 中子辐射致骨髓损伤及治疗研究进展
- 11 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治疗血管再狭窄的现状和进展
- 12 大限度降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时肝和胃肠的放射性
- 13 网络管理对肿瘤放疗流程的优化
- 14 纳米金在肿瘤显像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 15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现状及进展
- 16 019 123I-MIBG和门控99Tcm-tetrofosmin SPECT心肌显像比较特发性心肌病患者心交感神经功能和左心功能以及心肌灌注的关系
- 17 膈下脂肪组织的良性FDG摄取:一个被PET- CT特异描述的生理性示踪剂的新部位
- 18 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时机和方法
- 19 不摄取131I的甲状腺癌治疗
- 20 肝细胞肝癌的葡萄糖代谢机制及在PET显像中的应用价值